欢迎来到喜欢夜汇!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襄樊 [切换]

    顾城寓言诗浅析

    时间:2022-12-03 21:38:33  编辑:互联网  来源:  浏览:2465次   【】【】【网站投稿
      摘要:顾城被称作当代的“童话诗人”,他创作的诗篇许多都具有童话色彩,并且经常用一些与动植物、天气、儿童有关的意象。他的寓言诗也具备“童话性”特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区别于其他诗篇的个性特征。本文就从顾城寓言诗的分类和语言特点等方面展开分析,从而揭示顾城寓言诗的独特个性,使得顾城诗歌的研究更为充实和全面。  一、引言  作为“朦胧诗&rdq

      摘要:顾城被称作当代的“童话诗人”,他创作的诗篇许多都具有童话色彩,并且经常用一些与动植物、天气、儿童有关的意象。他的寓言诗也具备“童话性”特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区别于其他诗篇的个性特征。本文就从顾城寓言诗的分类和语言特点等方面展开分析,从而揭示顾城寓言诗的独特个性,使得顾城诗歌的研究更为充实和全面。  一、引言  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顾城的诗歌被公认为具有纯真、浪漫的童话色彩,他也因此被称作“童话诗人”。顾城诗作的一部分是寓言诗,这部分诗歌不仅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故事”,也是供成人阅读的,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他的寓言诗不仅设置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而且通过这些形象揭示隐藏在故事身后的人生哲理。此外,顾城的寓言诗还具有通俗易懂、节奏性强、善用内心独白和对话等语言特色。  二、顾城寓言诗的时期分类  顾城生前所作寓言诗共90首,集中于1971—1984年之间。其中1978—1981年为其创作寓言诗高峰期,不仅数量多,而且表达的意义也较为多元。顾城寓言诗意象涉及面较广,动物、植物、人类形象都在诗中有所体现,并且大多为批判、讽刺性形象,意在使读者得到反思。总体来说,顾城的寓言诗以时期为分类标准,形成了清晰的脉络。下面详细进行介绍。  1.初期:1971—1978  这一时期为顾城写作寓言诗的初期,共写作17首,数量较少,所蕴含的意义也较为单一。结合诗人写作时代背景,我们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到诗人对“四人帮”反动势力的厌恶和痛恨,以及对“文革”环境中错误思想的否定与批判。如《大讲“道理”的狼》,讲述四只饿狼为了吃到羊而费尽心思大讲“道理”,它们大放厥词:“这些羊修的简直不能再修了!/竟然浑身上下长满了肉膘!”“这些羊不是剥削者又是什么?/竟敢整天吞吃宝贵的青草!”但最后牧羊人还是发觉了它们的诡计,四只饿狼在“警笛的呼啸中”无处遁逃。在这里,“四只饿狼”暗指“四人帮”丑恶势力,虽然这首诗写作的时候“四人帮”反动势力已被清除,但他们的罪恶行径仍然让诗人感到愤慨。  不仅“四人帮”是这一时期顾城寓言诗中主要批判的对象,诗人还对“文革”背景下产生的一些错误思想进行了揭露与批判。如《得意的知风草》,写“知风草”以为自己懂得“处世之妙”而鄙视扫帚的辛勤工作,但最终被“风暴”冲掉了“脚下的浮泥”。这首诗把“知风草”和“扫帚”做对比,批判了那些毫无原则,跟随形势“随风倒”的人,他们虽然一时得志,但注定没有好下场。  2.中期:1979—1981  这一时期顾城创作数量最多,共写作55首,诗中展示的形象更为丰富,蕴含的意义也更为多元化。总体来说,有如下几种意义得到表现:  (1)批判忽视客观规律与实际情况的思想与行为。  此类作品较多,如《善于发明的农人》《水泡骑士》《窗扇》等。其中以《善于发明的农人》最为典型。这首诗写了一位“绝无仅有的农人”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方法,让小狗去拉套耕地,让老牛去看院守门,结果都造成了损失。但农人并没样吸取教训,反而又产生了让母鸡打鸣的想法。作者正是通过讲述这样一个荒谬的故事,批判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切实际、忽视客观规律的做法,在富有趣味的同时又发人深思。  (2)批判自以为是、吹嘘夸大自身实力的行为。  这一类诗歌故事性比较强,也最具喜剧色彩和荒谬意味。如《大猪小传》,讲一只愚蠢的猪自以为自己具有“已经超过了飞机的速度”,非要和鸟儿们比赛飞翔。作者在结尾处点明了诗歌的主旨“最好还是不要夸耀、吹嘘”,来告诫读者。此外,《自大的湖泊》《小鸟伟大记》等作品也有类似意味。  (3)批判固步自封、迷信经验的行为。  这类作品有《蜗牛的悼词》《泥蝉》《河滩》等。在《河滩》中,诗人描述了一位不知变通,一味迷信经验的车夫,他按以往的思路,以为“一旦大地重新凝结”,陷在泥水中的马车就会“在铃声中飞回家园”,却没想到马匹与车轮最终冻结在泥里,“比坚固的牙齿更难摇撼”。诗人通过这首诗说明了“凝固不变经验”的可怕,提示读者一味保守只会陷入现实的泥潭。  (4)批判领导者的主观主义、“拍脑袋”作风。  这类诗有《杨树与乌鸦》《“励精图治”的国王》《伊凡的论断》等,其中批判的对象大多以人类的面目出现。如《伊凡的论断》中的大法官伊凡,全品自己主观意图去断案,这样的领导方式无疑是愚蠢的。诗人用这类诗来讽刺一些用“拍脑袋”的方法来做领导的行为,表现了这种行为的危害与荒谬。  3.后期:1982——1984  后期顾城写作寓言诗数量减少,诗篇共18首,并且诗歌在形象意义方面也呈零碎状态,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这时期的诗篇有部分是批判“只有语言,没有行动”的空谈行为,如《副上帝的提案》《人鸡之战》《一种准备》等。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寓言诗的故事性虽然不如前两个时期强,但思想深度却增加了。诗人放弃了前两个时期诗歌的直白式的讽刺,而是将思想意义蕴含在文本深处,使寓言诗可供开掘的空间更大。例如《走了一万一千里路》,写的是一个小男孩走进峡谷,向炮兵连长借车去“赶救主基督”,而连长说:“不,我不糊涂/我是连长,要回连部”。这首诗看起来很平淡,实际上蕴含的意味大大超过了诗歌语言。小男孩走了一万一千里路去借车救基督,但连长却认为小男孩在欺骗他,认为“回连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说“主基督”是信仰与神性的化身,连长的做法是不是意味着“现代人”对信仰的无视与淡漠呢?诗人没有明确地表明自身立场,而是通过这首诗让读者去反思。  三、顾城寓言诗语言特色  顾城的寓言诗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他的诗并不故作高深,也没有说教色彩,而是通过一个个有关动物、植物乃至人类的小故事来表达哲理,通俗而不落入庸俗。他的寓言诗不仅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更多的是为了给成年人一些人生的启迪。同时,顾城将“寓言”与“诗”两种形式完美结合起来,使他的寓言诗既有寓言的故事性与幽默诙谐,又有诗的节奏感与“诗性”的语言,从而实现了语言上的创新。  1.通俗易懂,情节性强。  顾城的寓言诗大多是通过“讲故事”来阐发哲理,表达自身思想。为了“讲故事”的需要,诗人并没有运用晦涩难懂的诗句,而是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得诗歌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如《两把铜壶》,此诗讲述了一个“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道理,没有上纲上线故作艰深,就是用平易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乱叫的壶中/水还半温不凉/不响的壶中/却已沸波荡荡”。  此外,顾城的寓言诗在语言安排上还注重情节性。他的寓言诗往往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起因、高潮和结尾。如《大猪小传》,开头就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和主要角色:“金色的春光铺满大地/千百种鸟儿在展翅比翼/这时却走来一只大猪/声称要夺取比赛第一。”然后,诗人又讲述了“大猪”怎样“飞天”的过程,将故事推向高潮,最后又说明“大猪”实际“飞”得最低,在诗歌末尾表明了自身态度:“所以如果谁也有这种荣誉/最好还是不要夸耀、吹嘘”。使得故事情节在诗中得到完整体现。  2.形象生动,富有童话色彩。  顾城的寓言诗中所塑造的形象十分鲜明,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他往往将动植物、江河湖泊、生活用具等物拟人化,将它们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行动,使得它们形象鲜活,使人读诗如读童话,既能使人会心一笑、心情愉悦又能使人参悟诗中思想哲理。如《自大的湖泊》,讲了一个离开“立身之本而绝后”的道理,用了很多拟人的语言来表现“湖泊”的“自大”,如“湖泊得意了”“湖泊忍无可忍”“湖泊怒不可遏”等。正是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使无生命的事物变得有生命,诗句也具有了童话色彩,显得不那么呆板,更加鲜活生动  3.语句押韵,节奏感强。  顾城的寓言诗毕竟是“诗”,具有诗的特色,语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形成强烈节奏感,加强了语意,使人印象深刻。如《蟑螂国国王当选记》,这首诗共有9部分36节,篇幅较长,每一节都押“ANG”字韵,如“木床”“遗忘”“纱网”“蟑螂”,读来节奏感很强,方便人们记忆,使人通过流畅的语感获取诗中的含义。  4.善用内心独白和角色对话。  为了增强寓言诗的表现性,顾城在诗歌中运用了很多角色的内心独白的和对话。在这些内心独白和对话中我们能深层次地了解角色的个性,又能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怪豆传业记》中对“怪豆”的内心进行了“剖析”:“若真和这些贱坯讲究平等/我当初岂不白白攀登?/恐怕就连我的豆子都孙/也会被污泥浊水埋没一生”,作者通过描写“怪豆”的这些心理活动,来反映它“无视立身之本”,一味“攀登”的错误心理。  对话在顾城的寓言诗中也有所运用。如《火鸡之战》,讲述了“丈夫”和“妻子”关于“火鸡”的争论,但实际上“火鸡”并不存在。“丈夫”和“妻子”关于“火鸡”的争论是激烈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儿,这与故事中“火鸡”的“不存在”形成了对比,达到了一种反讽的艺术张力。  四、小结  顾城的寓言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诗意并不一定要用复杂的意象与语言去表达,人生的哲理往往蕴含在童话性的诗句中,既容易让人领悟,又妙趣横生。这就是顾城寓言诗的独有魅力。

    【重要提醒】

    夜聘网微信-夜场招聘-ktv招聘-夜总会招聘-微信联系方式
    15333617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