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谷城—中国最杰出的社会学家
周谷城出生于晚清时代,少年时与毛泽东一同求学,并在1919年参与 中国“五四”青年爱国运动,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周谷城 发表了很多讨论中国农村现状和改革中国教育方面的著作。 与伟人相伴 1898年,周谷城在湖南省益阳县长湖口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出生。当时 的中国经历了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频频对外妥协,引起了列强瓜分中 国的狂潮。在周谷城出生的同一年,维新派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和拯救国家, 发动了 “戊戌变法”,不过改革失败,而“戊戌六君子”也血染菜市口。 1911年,革命党人掀起了埋葬清王朝的运动,他们发动了辛亥革命,建 立了“中华民国'周谷城在这期间,逐步地接受了革命党人宣传的民主、自 由的思想。1912年,周谷城进人湖南省立长沙第一中学学习。省立中学是湖 南省第一所近现代化的学校,采取的都是新式教育,学校的创办人是符定一。 周谷城一进人这所学校,就像是进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以前周谷城没有接 触过英语、数理化等学科,所以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周谷城进入新学校之前,在以前的族氏学堂读过八年书,他读完了中国 的《史记》、《汉书》、《国语》、《战国策》等古典国粹,古文根基极好。因此在写 作文时,常常引经据典,作文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的国文 老师袁吉六说道:“在省立师范大学教学时,古文最好的是毛泽东;在省立中 学教书时,古文最好的是周谷城。” 提起毛泽东,就不得不说起毛泽东和周谷城之间的缘分。毛泽东和周谷 城两人先后有三个共同的老师,除了袁吉六外,还有符定一、杨昌济。杨昌济 是毛泽东的岳父,毛泽东的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便是杨昌济的女儿。当时,杨 昌济正在省立一中教学,他的学问、道德、风采,让周谷城一生难忘。至于符 定一,他是一位晚清的学子宿儒。符定一对君主制很支持,他的这种思想受 封建社会的熏陶变得根深蒂固。因此在袁世凯称帝时,符定一和他的好友杨 度,发起支持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而符定一,成为湖南“筹安会”的会长。 后来两人思想逐渐开明,一起转人支持社会主义的阵营中。 1917年,周谷城从湖南省立一中毕业,考人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刚进 人大学,周谷城便赶上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青年运动—— 新民主主义“五四青年运动”。 当时,法国巴黎传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青年学生极为愤慨。他们为 反对卖国政府签订卖国协约,开始了大规模的罢课示威游行,提出“外争国 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序幕。 周谷城回忆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学术界涉猎广泛,推陈出新,百家 争鸣。在那段时间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许多哲学著作,广泛的 接触各种新思想,并且阅读了大量的中外书籍。从那时起,周谷城在研究学 术的历程中追求解放思想,打开视野,从书本和实践中开阔自己的知识面, 然后贯通古今、中西结合,自成一家。周谷城进入盛年以后,除了对历史领域 有详细的了解外,他对其他学术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 1921年,周谷城在大学毕业前夕回到湖南老家,在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他教学生们学习英语和理论课程。当时,毛泽东也正好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 附属小学任主事。两人一见如故,均被对方的古文功底所吸引’结下了一段 友谊。那段日子是周谷城一生之中最为难忘的。每天晚上晚饭后,毛泽东都 会到周谷城的住处,两人纵谈古今,常常彻夜长谈。当时,周谷城已经初步地 阅读过了共产主义的一些书籍,特别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而毛泽东是中国 最早的共产主义者,两人之间又多了一个共同话题。 1921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建了湖南自修大学;年底,何叔衡出任船 山学社社长,毛泽东邀请周谷城到自修大学和船山学社任教。在这期间,周 谷城试着将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从此开始了一生的著作。1923年,年仅 25岁的周谷城便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实用主义论理学》。1924年,又出版了 《生活系统》一书,全面地叙述了周谷城自己构建的学术思想体系。 爱国民主运动 1924年,国民党做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决定,这标志着第一次 国共合作即将来临,中国将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周谷城受到毛泽东的影响,在此次大革命期间,他参加了农民运动,担 任湖南省农协会顾问兼农民运动讲习师。周谷城对农村进行考察后,发表了 《论租谷》、《农村社会新论》等文章。周谷城用“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出农村中 阶级剥削的现象,这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毛泽东 到武汉参加会议,之后发动了“秋收起义”。周谷城到了上海,以撰稿和翻译 作为谋生手段,并在这期间写下了多篇论文,先后出版了《农村社会新论》和 《中国教育小史》等著作。1930年到1933年,周谷城任中山大学教授,同时 兼社会学系主任,期间写下了很多关于中国社会状况的著作,诸如《中国社 会之结构》、《中国社会之变化》、《中国社会之现状》等。1933年后的九年中, 周谷城一直在暨南大学任教,在这当中撰写了《中国通史》一书。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到了陕北地区,创 建了陕甘宁根据地。此时,中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正处于亡国灭种 的时刻,蒋介石政府不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调集大量的军队要 剿灭共产党。在此情形下,毛泽东写信给周谷城,请求他联合一些国民党政 权内的中枢人物和一些社会名流、学者,集中起来,呼吁停止内战。周谷城接 到毛泽东的书信后,表示赞成,之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谷城创办科学讲习所,向沦陷区内的青年学生们宣 传爱国主义思想。他的举动被日本当局记恨,于是派遣特务监视他。中共地 下党通过地下交通站将周谷城从沦陷区救出,在奔赴中国共产集中营的时 候,周谷城在杭州被日本当局逮捕,拘禁了 37天。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 极营救下,周谷城被保释出来,后来去了重庆。 1942年秋,周谷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人西迁到重庆的复旦大学任教。 至此,周谷城与复旦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之后的半个世纪当中,周谷城 一直在复旦大学,并担任历史系主任、教务长等职位。在复旦大学任教期间, 周谷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发表了大量有关政治的文章,如《论中国之 现代化》、《论民主趋势之不可抗拒》、《彻底肃清封建势力》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复旦大学迁回上海,但-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发生内 战,并且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周谷城与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 了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的共同宣言,以及反蒋介石宣言。 解放战争期间,周谷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直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 饿、反迫害”的斗争,并且鼓励学生参加民主革命,最后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 捕。知道消息后,复旦大学全体师生进行罢课,国民党不得不释放了周谷城。 编修通史 周谷城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撰写了《中国通史》,并在该史书中首次提 出“历史完形论”的理论,指出历史事件具有有机组织性质和必然规律。他的 理论在中国史学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周谷城仔细分析和研究当时世界流行的史学著作后,对世界历史表示 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世界史中的缺憾大多是由于堆砌历史事件造成的, 而且世界史大都是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历史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欧 洲以外的古老文明排除在外。他认为,人们不应该以欧洲为中心,古希腊、古 代印度和中国的文明,这些是可以同欧洲历史相提并论的。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周谷城决定编写一部新格局的世界通史,力求将 人类社会的发展统一为一个整体,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欧洲近代文明。在周谷 城的通史中,里面描述了中国、印度都有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同时将中国、 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和墨西哥等六大文明中心相互联系,使东西方文化 相互渗透,描述了世界文化是在彼此的交流中,然后才不断的向前进步。此 外,周谷城还提出,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整体,所有文化都是相互影响的,绝 非孤立存在。 1949年,周谷城编修的三卷本《世界通史》正式出版,这部著作鲜明地 体现了作者的独特见解,打破了世界历史均以欧洲历史为核心的历史体系。 同国外史学著作相比,这本书自成一家。《世界通史》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 拨乱反正的作用,看完这本著作后,学者们不得不重视欧洲以外的文明。 《世界通史》奠定了周谷城在历史学界的地位,同时也让周谷城从困境中解脱。 当时,周谷城计划在《世界通史》的第一册到第三册叙述世界的古代史、 近代史,第四册叙述工业革命以来的近代史,不过他的计划最终成了浮萍。 文化大革命过后,“四人帮”倒台,周谷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春天,但因 为他对其他文学的研究,《世界通史》第四册被搁置,一直没有补写出来。 1978年后,周谷城频频发表学术著作,在报纸杂志上先后刊登《秦汉帝 国的统一运动》、《继往开来的史学工作》、《看重统一整体,反对欧洲中心论》 等论文。与此同时,他还出版了《史学与美学》一书,另外还重新修订了《中国 通史》。 晚年的周谷城一直担任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他撰写了《中外历 史的比较研究》、《所谓意境》等论文,这些在学术界颇有影响。1990年11月 到1992年3月,周谷城觉察到自己身体的不适,他有预感,自己的生命即将 终结。他两次写信给全国人大和上海人大负责人,表明了处理自己身后事的 态度。人大负责人说:“谷城他交代,去世以后不要搞告别仪式,不要骨灰,一 切书籍、文物交给人大科教委员会。” 周谷城的种种事迹,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1996年11月10日,周 谷城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98岁。
【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