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三字经》:中国古代启蒙教材的经典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传统的结晶,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伦理文化。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章太炎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钱文忠先生甚至提出《三字经》适合全中国人来读。他认为《三字经》里面讲爱、对长辈的尊敬、兄弟之间的友爱、勤奋学习等有普世的价值,永恒的价值。“俄国汉学之父”的俾丘林神父曾称它为“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认为它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道德风俗习惯的重要书籍,并把它列为学习汉文的识字课本。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我们数典不能忘祖,如何继承和借鉴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启蒙教育文化,是我们今天重要的任务。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启蒙教材。而其中《三字经》又是影响最大的一种,知名度极高,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明代教育家吕坤指出:“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把它当作增广见闻的读物。清人紫巢氏,称它为“一部袖里《通鉴纲目》”。民国时期的章太炎把它和《千字文》作了对比,认为它虽然“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但“启人知识过之”(《重订三字经》题辞)。美籍华裔学者陈荣捷也说:“《三字经》以一千馀字,历举我国文化义理历史典籍,实一小型百科全书。” 《三字经》的字数是多少,好像并不是个问题,数一数就知道了,但问题并非这么简单,现在通行本(王相训诂本)是1145字。而文献记载的最古本《三字经》是1050字[2]。而根据现有文献得知赵南星所撰《三字经注》是现存最早的《三字经》注释本[3],此版本完成刻板印刷当在1572年后。其所据《三字经》版本的印刻时间至少不早于1295年,应在1315年后。它的字数是1086。广东省立图书馆中山文献馆馆藏的《训蒙三字经》,是民国年间广州民智书局刻印本,它最接近原本,共有1056字。而据有关专家考证,全书总字数为1044字而非现在文献记载的1050字[4]。 《三字经》的作者到底是谁?因为当时未署作者姓名,在明代以前也未引起人们重视,所以到了今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三字经》作者之说大致有四种:一是南宋鄞县王应麟撰,二是宋末顺德区适子撰,三是明代南海黎贞撰,四是王应麟初撰、区适子增订、黎贞续成。而其中以王应麟为作者的意见占优势。不过按照钱文忠先生引用顾静先生的意见,应该说是“世传”王应麟所撰。[5] 《三字经》为何风靡当时,深得人们喜爱,并且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呢?主要因为: 一、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它涵盖面极广,涉及伦理道德规范、经史子集、名物常识、历史次第等,作者运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将中国文化各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许多语句,如“养不教,父之过”,“勤有功,戏无益”等等成为妇孺皆知、世代传诵、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三字经》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全篇内容连贯,第一部分谈教育意义、伦理知识,和基本文化常识,第二部分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书目和读书的次序。第三部分是简明中国通史,第四部分谈学习要勤奋刻苦。可见《三字经》也是一部教育专著。外国人称它包括“天人性命之微,地理山水之奇,历代帝王之统绪,诸子百家之著作”,因而把它作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道德风俗习惯的入门书。比如:“人之初,性本善”,看起来简单,其实涉及到中国古代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命题。亦即人性本恶还是本善,抑或有恶有善,这个问题即使是在儒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三字经》中的许多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等,言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特别是其中尤须对关于学习的句子,至今仍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如:“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要求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毅力,要边读边思考。只有早把心思都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晋朝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两人虽然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求学。“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狗在夜间会看守家门,鸡在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蚕可以吐丝,蜜蜂可以酿蜜。而人要是不去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就还不如还动物。而其中对历史知识的叙述,非常精炼,不到三百字就概括了从伏羲神农到明朝灭亡的廿二史内容,真可谓“袖里通鉴纲目”。 二.《三字经》对中国古代的道德思想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与发展。在提到后来为人们所诟病的三纲五常时,它不是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绝对的君权、父权、夫权,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说“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在这里,它提出的是对等的概念,对道德双方同时要求,而不是对单方面的要求,如“君臣义”,它不仅强调“臣则忠”,也强调“君则敬”,其实这是继承孟子的君臣观,孟子不赞成君尊臣卑型的模式,对君臣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君贤臣良型的崭新模式并设定了君臣之间各自的分工和职能范围。他提出“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6](《孟子·离娄上》),君臣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等的关系。他甚至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7](《孟子·离娄下》),可见孟子所要建构的是一种君臣人格相对平等的关系。《三字经》所吸收的正是孟子这种相对合理的君臣伦理关系。其他如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关系也是一样,对双方都提出要求,如“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这种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社会、家庭、同事、上下级等关系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三字经》深受喜爱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形式。《三字经》每三字一句,句子短小,整齐排列,句式流畅,押韵自然,读来朗朗上口,非常易于儿童的诵读和记忆。并且,它的前后句之间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懂,没有生拼硬凑的痕迹,不过《三字经》中的三字句,往往并不独立表意,而是两句或四句一组,一起表达一个意思,但正因为将六字或十二分为两句或四句,这对孩子记诵大有帮助。《三字经》对句平仄押韵,这种两两相对、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句式,正好体现中国人喜欢对称的思维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而根据儿童喜欢大声讽诵学习的特点,《三字经》非常适合儿童可以反复诵读,儿童在诵读过程中,尽管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思想,却能产生奇妙的节奏美感。我国古代一些学者就很重视诵读的作用。梁启超认为:“儿童识字之始,必教以古今杂事,如说鼓词,童子所乐闻也。多为歌谣,易于上口也。多为俗语,易于索解也。”《三字经》就具有了歌谣的特点。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传统的结晶,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伦理文化。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章太炎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钱文忠先生甚至提出《三字经》适合全中国人来读。他认为《三字经》里面讲爱、对长辈的尊敬、兄弟之间的友爱、勤奋学习等有普世的价值,永恒的价值。“俄国汉学之父”的俾丘林神父曾称它为“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认为它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道德风俗习惯的重要书籍,并把它列为学习汉文的识字课本。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我们数典不能忘祖,如何继承和借鉴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启蒙教育文化,是我们今天重要的任务。《三字经》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探微 《三字经》,是我国儿童道德教育的经典教材,对儿童的道德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教育之基,是教育之始。《三字经》中提到,儿童的道德培养不容忽视,需要从童年开始,打好根基,以“孝悌”始,让儿童懂得道德的重要性,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锻炼儿童的道德意志,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道德行为的塑造,才能提高儿童道德的认知感和遵从感。此外,环境对于儿童道德的形成极为重要,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在《三字经》中都有体现,本文从传统的经典《三字经》出发,探索其对儿童道德行为的深刻影响。 《三字经》,是我国的国学经典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儿童识字、识文、识人的经典素材,自宋朝开始,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儿童启蒙读本。《三字经》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他广阔的知识储备,不仅包含天文地理,还包括文学历史,有助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因此,很多人将其成为儿童道德教育领域的“蒙学之冠”,可见其在儿童道德行为培养方面极其重要。目前,《三字经》有不同的版本,包括英文、法文等多个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推广。到底 《三字经》这本传统的经典素材对儿童的道德行为有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呢? 一、《三字经》能够指引儿童的道德发展方向 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三字经》能够有效指引儿童的道德发展方向。《三字经》提到,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儿童生来之初,可塑性是很强的,好的教育思想才能有助于儿童找到正确的道德发展方向,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儿童早日成为国之栋梁。《三字经》就是这样一本蕴含深刻教育思想的读物,通过简单的语言,押韵的节奏,浅显易懂的道理教会儿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做什么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做什么会成为社会唾弃的人,这些在《三字经》中都有体现,通过阅读并汲取《三字经》中的相关内容,让儿童明白,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栋梁;踏实做事,才能成功做人;惜时读书,才能成名趁早;敏而好学,才能尽早成长;精益求精,才能学有所长;持之以恒,才能心之所向。正是因为这些与时俱进的思想精华,使得《三字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必读刊物,直至今日,仍然是儿童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必读刊物。 二、《三字经》能够促进儿童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所在,能够促进儿童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我们是炎黄子孙,继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中国的新生代,作为中国21世纪的接班人,弘扬中国的传统道德,儿童,责无旁贷,只有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只有认识到中国文明的亘古悠长,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只有认识到中国传统道德的深刻意义,才能肩负起中国道德传承的历史任务。《三字经》,让儿童认识到中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让儿童油然而生强烈的身份认同,进而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促进道德传承,增强道德责任感。 三、《三字经》有助于儿童对民族精神道德价值观的理解 《三字经》,作为民族精神的积累,有助于儿童塑造正确的道德价值。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沉淀的中国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世代相传。要想弘扬中华的民族精神,就需要从儿童入手,从儿童抓起,《三字经》以其丰富的传统美德让儿童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让儿童认识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要性。《三字经》以勤勉好学的历史范例,让儿童立志追求,刻苦勤学;《三字经》以“首孝悌,次见闻”,让儿童仁爱孝悌,尊师敬长。《三字经》提出“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让儿童敏而好学,手不释卷。《三字经》,是民族精神的积累,儿童只是深刻理解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才能学习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道德价值,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四、《三字经》有助于实现对儿童道德追求的塑造 《三字经》,作为素质教育的典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素质道德教育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提高素质水平,加强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看重的内容。《三字经》蕴含丰富的素质教育思想,引导儿童阅读《三字经》有助于帮助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促进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栋梁;有助于让儿童重视道德发展,重视修养的提高,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当今时代,想做事,先做人,《三字经》能够有效弥补儿童道德行为塑造的短板,在当今学校教育体制的标准下促进儿童世界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拒绝不良道德习惯,发展良好道德行为,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整体道德发展。 五、《三字经》有助于促进儿童在道德认知指导下付诸实践 《三字经》,以其丰富的哲学观点,让儿童学会知之以行,即在道德认知的指导下付诸实践。所谓知之以行,就是让儿童从《三字经》的学习中明白是非,明白善恶,明白荣辱,也就是让儿童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能体现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社会所禁止的行为;让儿童明白什么样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什么样的行为违背道德原则;让儿童明白什么样的道德行为符合社会价值观,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违背社会进步理念。《三字经》以其高尚的道德要求和标准,教会儿童如何去做,该做什么,引导儿童人性发展,促进儿童人性进步,让儿童从小就学会如何为人处世,知之以行。 六、《三字经》有助于儿童在道德情感的感染中引起共鸣 《三字经》以晓之以理的语言教会儿童如何走入社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回馈社会,让儿童形成符合社会道德原则、具有客观价值的道德感。儿童,是新生命,情感丰富,接受力强,《三字经》以简洁的语言让儿童能够深入理解正确的道德行为,正确理解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和社会荣辱观,让儿童学会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正确的道德行为,达到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道德形成的最终目的。 总之,《三字经》,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文明的遗产,以短小精悍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哲理,以有趣的方式让儿童认识到是非善恶,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让儿童认识到对错是非,深入其中,你会发现他仍然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教会我们做人做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儿童),更应该从《三字经》汲取知识,汲取营养,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不断提升自我,促进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复兴,促进国家繁荣!为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打好基础。
【重要提醒】